• 顾春军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冥婚

    为了解冥婚的现状,笔者和美国纪录片导演Maria Yoon团队,在河北宣化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田野调查,采访了为儿子操办了冥婚的母亲翟玉芳、考古技工杨贵福和以操办丧礼为生的郭宣生,取得了冥婚现状的一手材料。 冥婚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周礼》,相关记载散落在传世文献及墓葬出土文书中,笔者在《冥婚流变考论》一文对其流变有较为细致的梳理。唐代以来,冥婚更多盛行于底层社会,对于冥婚的记载及描述...

    时间:2024-12-31
  • 面向人类口头表达文化的跨学科思维与实践朝戈金研究员专访

    摘要:20世纪末,肇始于美国的“口头程式理论”经朝戈金等中国学者的积极引介、翻译与在地化运用,在进入中国后的20多年中,不仅催生了中国民间文学和中国史诗学的学术研究范式转换,而且渐为民间文学以外的其他邻近学科提供了认识论与方意义上的理论参照与技术路线。在本次访谈中,朝戈金分别从口头传统的本土化实践、20世纪多学科学术研究范式整体转换规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国史诗学的未来...

    时间:2024-12-31
  • 陈粟裕丝绸之路与蚕种东来

    丝绸之路的名称最早由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他将“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虽然丝绸之路的使用时间远远大于这一年限,但是如他所言,丝绸是勾连这条道路的重要货物,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各个遗址点多有丝绸的发现。而最早运用图像表现丝绸传播故事的则是发现于新疆和田地区的“蚕种东来”木板画。 故事与图像...

    时间:2024-12-31
  • 陈平原研究老百姓被忽视的日常生活画报是个很好的入口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作有《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大学十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大学何为》等。 《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作者:陈平原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10月 1895年8月29日的《申报》上,刊出了社论《论画报可以启蒙》,论述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的新兴事物——画报之于启迪民智的功用...

    时间:2024-12-31
  • 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

    2023年7月17日施爱东学兄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了题为《钟敬文: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一文,我北师大同班同学班长刘劲第一时间把这篇文章抛到了83级同学群里,李兴望同学又在群里来了一句:“猛一看,还以为是钟进文”,引发同学群一片躁动和各种调侃。我也赶紧跟一句:我也是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只是还不够伟大,和钟老先生相比还有差距,我还需要继续努力……。 施爱东先生这是一篇高大上的纪念文章...

    时间:2024-12-31
  • 钟敬文 巴莫曲布嫫南方史诗传统与中国史诗学建设

    【题注】1998年暑假,巴莫就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设计中的西南史诗研究及其问题取向,在北京西下庄曾同钟老有过数次长谈,先生对南北史诗传统作了较为系统的阐发,对中国史诗学的建构也有一些前瞻性的意见[1]。以下内容根据录音整理,北方史诗部分从略;南方史诗部分有删节。 钟老:关于中国南北史诗传统的探讨,我觉得是不是有一些问题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和总结。比如,南北方各民族的文化有共通的一面;但是呢...

    时间:2024-12-31
  • 重视民间工艺的社会文化建构作用

    传统工艺世代流传,不仅浓缩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精湛的百工技艺,还建构了乡村社会文化生态和民间社会交往的形式。如何理解民间文化生态系统中的传统工艺?传统工艺在城乡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铁梁。 传统工艺建构城乡社会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传统工艺不仅是男耕女织的乡土社会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形态之一...

    时间:2024-12-31
  • 都市民俗学拓展民俗学研究新领域

    长期以来,民俗学一直将其研究视野聚焦于乡土社会,或多或少地忽略了都市。而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都市型生活方式大面积普及,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模式,都市民俗学应运而生。 在学者看来,都市民俗学的兴起不仅是民俗学的研究领域由乡村到都市的视角转换,也标志着民俗学顺应现代化潮流由传统向现代转化,传统的民俗学研究有望进入一个自我更新的新阶段。围绕都市民俗学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4-12-31
  • 郭俊红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2017年1月7-10日,由中国民俗学会、山东省沂源县主办,沂源县文化出版局、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沂源县召开。本次会议有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河北、山东、云南、山西、等地的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包括学术研讨和实地调研两部分,8日与会学者实地参观考察了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沂源县博物馆、牛郎织女民俗展览馆...

    时间:2024-12-31
  • 郑岩谈美术考古与美术史书写

    郑岩(蒋立冬绘) 郑岩的研究在学界被称作“美术考古”或“考古美术”,这与他的教育经历直接相关。受家庭影响,郑岩对美术一直有些特别的情结,求学阶段他先后跟刘敦愿先生、杨泓先生学习考古。刘敦愿先生是山东大学考古系的创立者,他既是考古学家也是美术史家,在研究中很注意运用图像材料、神话传说;而杨泓先生则让郑岩见识到主流考古学界的工作和研究。郑岩曾长期在山东省博物馆工作,近水楼台...

    时间:2024-12-31